风水学是环境学,更是生命学,是地道的科学,而绝非迷信
风水是什么?
什么是风水?“气在风中散去,水则静止。聚集使其不散,运动使其安定,这就是风水的含义。”
风水的原则是,水为最重要的元素,其次是风。风水的核心在于“气”,而“气”是生命的源泉和基础。在风水中,“气”的流动与周围环境中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所占据的“位置”密切相关。物体位置的变化恰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(另一种方式是量的积累)。当环境和物体(如家具、办公桌等)的位置发生变化时,会引起“气”的变化,进而改变风水。因此,风水不仅是一门环境科学,更是一门生命科学,绝不是迷信。
可以看出,风水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和处理。风水学中,阳宅是指生者居住的地方,强调气与形的关系,其中气是核心因素,涉及到如何利用气、顺应气、划定气的界限,以及防止死气和煞气等。寻找阳宅的选址和方位布局,目的是为了与周围自然环境达到和谐与统一,从而带来福祉、长寿和健康。人因居住环境而存在,居住环境则因人而存。因此,在建造住所时,选址是最重要的。
阳宅风水是风水学中的一种术语。简单来说,风水好的地方能够帮助人们事业兴旺和致富。严格来说,它是指符合风水学中“富”和“贵”这两个原则和标准的地理位置或环境,也就是所谓的“好风水”。风水宝地的标准包括:背后有高山作为依靠,左边有青龙,右边有白虎,前面有案山,中间有明堂,水流曲折,这样可以藏风聚气,带来福气和财富,使人富贵无比;外面要有开阔的水域,能够容纳万马,使后代事业腾飞,福禄绵延不绝。
鲁班符咒的记载指出:自然山水可以镇宅,保护地基,抵御各种灾难,使家庭吉祥如意,兴旺发达且安康。那么,学习风水究竟能带来什么呢?
早在公元前2500年,中国的先哲们就开始进行“仰望星空、俯视大地”的探索,逐渐形成了“天人合一”的宇宙观。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了天地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。风水学研究的正是人与天地之间的深层关系,它以《易经》的阴阳理论为基础,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,以便参与天地的变化,旨在做到顺应自然,实现平衡与和谐的状态。
因此,风水学是一门结合了洛书九星排列理论与地理形态的学问,用于选择最佳居住环境。
风水的原理是基于时间与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吉凶变化,通过人们的主动调整,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。其目标在于促进身心健康、生活顺遂、事业兴隆以及国家繁荣。
中国风水在东南亚的传播与继承
风水是中国著名的文化现象,风水术是古建筑理论的核心部分。自古以来,东南亚地区便受到汉唐文化的影响。东南亚国家的风水学主要是由在外漂泊的华人传播而来的。
新加坡大多数居民是华裔后代,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,包括儒家思想和风水。华裔们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,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。与新加坡类似,马来西亚同样是华人传播风水的地方。然而,由于马来西亚的华人数量相对较少,并且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,因此风水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力相比新加坡要弱一些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