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人为什么讲究房子要坐北朝南!与风水有关吗
现在无论是买房子还是租房子,除了其他因素外,房子的朝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。然而,人们不是说坐北朝南或坐西向东,而是用阴面和阳面来形容(更通俗易懂)。
如果不是因为经济原因,几乎没有人愿意住在一年四季都没有阳光的小屋里。光线不足就已经让人感到不适,更不用说其他问题了。那么,坐北朝南的房子为何如此受欢迎呢?这要追溯到古代。在原始社会,汉族的祖先就已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式来建造村落,考古发现的大部分房屋大门都是朝南而建。到了商周时期,选择方位是选址的首要步骤,《诗经·公刘》中已经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记载:“即景乃冈,相其阴阳。”到汉朝,政治家晁昏指出,在选择城址时,应考虑“阴阳之和,水泉之味,土地之宜,以及阡陌之界。”这说明判断标准是:北为阴,南为阳,山在北水在南为阴,山在南水在北为阳。
由于我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,且地处欧亚大陆东部,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,因此四季的阳光主要来自南方。这使得向南的建筑更容易采光。而朝阳的房屋对人们有很多好处:首先,它们能提供温暖,冬季时南向房屋的温度通常比北向房屋高1到2度;其次,阳光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,儿童常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;第三,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效果,特别对呼吸道传染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;最后,晒太阳能够增强体内的免疫功能。此外,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接收阳光,更是为了抵挡北风。中国的地形特征导致其气候属于季风气候,冬季受到西北冷流的影响,夏季则有太平洋季风的影响,四季的风向变化多端。如今,科技发展迅速,气候预测的工具远超过古代。古人进行气象预测主要依赖卜辞。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关于风向的记录,在《史记·律记》中提到:不周风在西北,十月时节;厂莫风来自北方,十一月;条风自东北而来,正月;明庶民风在东方,二月;清明风出现在东南,四月;景风则来自南方,五月;凉风自西南而来,六月;间间风出现在西面,九月。
风有阴风和阳风之分。平阳原本不惧风,但阴阳之分却不可忽视。面对东南方向的风,是温暖的阳风,不会造成伤害;而向西和北所吹来的则是凉风和寒风,称之为明风,如果没有适当遮挡,寒风直入骨髓,主人的家运势将衰退。因此,要避开西北风。在风水学中,确定方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:首先,以五行来看,木代表东,火代表南,金代表西,水代表北,土为中心;其次,依据八卦,离卦为南,坎卦为北,震卦为东,兑卦为西;第三,采用历法,甲乙为东,丙丁为南,庚辛为西,壬癸为北,地支中,子对应北,午对应南;最后,东方被称为苍龙,西方为白虎,南方为朱雀,北方为玄武,或称左青龙、右白虎、前朱雀、后玄武。总的来说,坐北朝南这一原则源自对自然现象的准确理解,顺应天道,吸取山川的灵气,接受日月的光辉,从而有助于养生和修身养性。古人喜爱坐北朝南的房屋,与中国古代民居多采用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密切相关,各个房屋的朝向也反映了其位置的优劣。
既然房屋的朝向代表了其地理位置的优劣,那么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地位的象征。作为最高统治者,凡是从风水和地位来看,居住的地方理应是坐北朝南。因此,在古代,南方被视为尊贵而北方则象征着失败与屈服。无论是宫殿还是庙宇,皆以正南为朝向,皇帝的座位也是坐北朝南,因而在古语中称为“南面称尊”;而战败或臣服于他人则称为“败北”或“北面称臣”。因正南方向如此显赫,昔日的百姓在建房时,谁都不敢正对子午线的南方,总是选择偏东或偏西,以免触犯禁忌而招来祸端。如今,建筑形式已不再局限于四合院,实际上朝向的定义也有所变化。如今所说的坐北朝南,主要是指房屋的主要功能房间(如客厅及主卧室)朝向南方,或者是房屋主要的采光面位于南面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