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藏道家玄学,最高奥妙的九个数,修行人必须得知道!

20.png

1752215472006.jpg

  一元:一元之数,万物开泰


  有两种理解:


  1.指的是宇宙的起源以及人类尚未出生时的混沌状态。


  《关尹子·二柱》:首先思考一元之气,这种气息体现于万物之中。把握住爱从而与其形态相合,潜心体悟以与其道理相契合,那么万物皆得以存在。春秋时期所说的一元之意,指的是一切事物的起源;而“元”则是指“大”的意思。


  2.这是指在特定时间与环境条件下所出现的趋势或现象。


  《皇极经世》中的观点是:三十年构成一个世代,十二个世代形成一轮运程,三十轮运程合成一个周期,而十二个周期则代表一个元。在仙家看来,若一个人能够获得这个元,就能享有长寿的运势。


  《玄珠心境注》指出:“在这个世界上,获得一种元气的人能够忍受艰辛与孤独,静心修炼自己的身心,自然能够达到神凝形释,骨肉皆能融汇。”


  两仪:两仪之数,混沌未开


  两仪指的是两个事物,象征着二者之间的平衡。仪本意为“神”,而“神”则代表形态的多样,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

  出自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”这里所指的是天地或阴阳。根据历代易学家的理论,两仪有七种不同的解释:天地、阴阳、奇偶、刚柔、玄黄、乾坤以及春秋。


  易有太极,生成了两仪,但大多数时候它指的是阴阳的含义。


  这些说法虽然名称各异,但本质上是相同的,都是指具有两种对立特性并能演化出其他事物的性质。这些概念均源自太极的划分。


  显然,阴阳的概念并非出自《易经》的原文,而是后来易学家提出的。阴阳学说大约是在战国时期形成的。


  三才:三才的数字象征着天地与人之间的和谐


  三才是五格中的天格、人格和地格的统称。三才配置指的是这三者的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。


  “三才”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宇宙观,认为天、地和人是构成宇宙的三大要素,并将其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应用于各个领域。


  这三大要素的功能和特点,人们常用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这样的简单说法来进行表述。


  四象:四象的数量,源于自然的生成


  太极产生了两仪,两仪又衍生出四象。从卦象的角度来看,就是在两仪的阳爻上再分别增加一阳或一阴,这样便形成了老阳(太阳)和少阴。


  在对立面的阴爻中再生出一阴或一阳(可以变成老阴或太阴,以及少阳),所谓的四象象征着春夏秋冬,或者金木水火,甚至可以表示东南西北。


  四象的本质在于在阴阳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阴阳,象征着阴阳的更深层次变化。


  四象源自中国古代的星相学,代表分别为东方的青龙、西方的白虎、南方的朱雀和北方的玄武。


  古代人们将天上的星座划分为二十八宿,但由于难以记忆,便将其分成四个部分,用四种动物的形象来代表,称之为四象。


  “四象”作为方位的概念,早在先秦时期的《礼记·曲礼》中就有所记载:“行走时,前面是朱鸟,后面是玄武,左侧是青龙,右侧是白虎。”


  《疏》云:“前面为南,后面为北,左侧为东,右侧为西,朱雀、玄武、青龙、白虎,代表四个方位的神灵名称。”


  五行:五行的数字呈现循环相生的关系


 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念,广泛应用于哲学、中医学和占卜等领域。


  五行包括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这一理论认为大自然由这五种元素构成,随着它们的兴衰变化,自然界也随之变动。这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命运,还使得宇宙万物不断循环。


  五行学说认为,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种基本元素的运动和变化构成的。它强调整体观念,展示了事物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动方式。


  阴阳可以看作是古代对立统一的理论,而五行则可视为一种原始的系统论。在西周末期,五材说的出现已经体现了一种简单的唯物主义观点。


  根据《国语·郑语》,土、金、木、水、火五种元素交杂在一起,形成了万物。战国晚期的邹衍提出了五行相克与相生的理论,用以说明王朝统治的变化趋势,并确定了这两者的固定顺序,形成了事物相互关联的模式,展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和整体把握的理念。


  到了汉代,董仲舒将五行赋予了道德层面的意义,认为木代表仁,火象征智慧,土代表诚信,金对应义理,水则象征礼仪。


  六合:六爻的数字,演变与变化


  辞海解释:六合指的是东、南、西、北、天和地,意指整个世界。六合也代表地支的相合,具体为子丑、寅卯、辰巳、午未、申酉、戌亥。六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预测方法,常常与八字相提并论,通常被称为六爻,实际上这是民间较为通用的说法。它还有其他一些名称,如“火珠林预测”、“纳甲预测”、“周易预测”等,书籍中常称其为周易预测。


  六爻之所以被称为“六爻”,主要是因为它的结构。每个卦由六个爻位组成,因动静变化的不同,演变的情况也非常多样。易经中共有六十四卦,每卦包含六个爻,爻的变化又可分为主爻和变爻等,因此,六爻的演化复杂程度不亚于八字。六爻成卦的方法也有很多,高手能更加随意地运用这些方法。


  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卦象的生成,例如使用金钱、蓍草、声音、姓名、方位等,所有有形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卦象的基础。根据生成的卦象,从象理和数字的角度入手,分析每一爻之间的生克关系,就能够推算出天地人间的各种事务。


  七星:七个天体的数量,吉祥的星星在照耀


  在我国古代,北斗七星被分别称为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、玉衡、开阳和摇光。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,位于北斗七宫中,具体为:天枢宫的贪狼星君、天璇宫的巨门星君、天玑宫的禄存星君、天权宫的文曲星君、玉衡宫的廉贞星君、开阳宫的武曲星君和摇光宫的破军星君。天枢、天璇、天玑和天权四颗星统称为魁,构成了北斗七星中的“斗”,而柄状的三颗星分别是玉衡、开阳和摇光。根据季节的不同,北斗七星在天际的方位也会有所变化。


  因此,我国古代人民通过观测斗柄的位置变化来判断四季的更替:“斗柄指向东,意味着春天来到;斗柄指向南,标志着夏季的到来;斗柄指向西,表示秋天的到来;斗柄指向北,则意味着冬天的到来。”


  八卦:八卦的数字是无穷的


  八卦,也被称为“经卦”,是《周易》中八种基本图形的总称。它们用“一”和“--”的符号表示,每一卦由三爻构成,其中“一”代表阳爻,而“--”代表阴爻。八卦具体包括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。值得注意的是,《易经》中的六十四卦是由这八卦两两相互组合而成的。


  八卦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。《易传》的作者认为,八卦主要象征天、地、雷、风、水、火、山、泽这八种自然现象,同时也代表了其他多种事物。他们认为“乾”和“坤”这两个卦在八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,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根源。


  八卦图分为“先天”和“后天”两种。一般来说,先天八卦图代表本体,后天八卦图则代表应用。像天干、地支和五行生克等配置,通常是以后天八卦图作为参考背景。先天八卦图又被称为伏羲八卦图,其中通过乾坤表示天地,形成了纵轴的经线;而坎离则代表水火,将两者作为横轴的纬线。这使得两个卦象在阴阳爻上呈现出相对的关系,形成错卦。


  先天八卦的数字分别为:乾为一,兑为二,离为三,震为四,巽为五,坎为六,艮为七,坤为八。


  后天八卦图,也称为文王八卦图,以震卦作为起点,位于正东方。按照顺时针的方向,依次排列为:巽卦位于东南,离卦在正南,坤卦位于西南,兑卦处于正西,乾卦在西北,坎卦位于正北,艮卦则在东北。


  在象征节气的概念中,震代表春分,巽象征立夏,离对应夏至,坤表示立秋,兑代表秋分,乾则为立冬,坎对应冬至,艮象征立春。


  后天八卦的数字对应为:坎为一、坤为二、震为三、巽为四、中为五、乾为六、兑为七、艮为八、离为九。


  九宫:象征着成功之数,蕴含着风险与隐患


  九宫者,由一白、二黑、三碧、四绿、五黄、六白、七赤、八白、九紫组成,是奇门遁甲中的地基。通过纵横布置十五,形成势力的基础,二至则是归属之处。九宫是奇门盘的根本结构,承接八门九星,环绕八诈神君,并且列出三奇六仪。因此,九宫成为后天奇门格局的载体,作为形态和基础,承载着万物并连接天地。


  汉代徐岳在《术数记遗》中提到:“九宫算和五行参数的关系,就像是一个循环。”


  北周的甄鸾解释道:“九宫的布局中,二和四作为肩部,六和八作为脚部,左侧为三,右侧为七,九在上端,一在下端,五则位于中央。”


  “九宫”之法应用广泛,在汉代涌现出“九宫占”、“九宫术”、“九宫算”、“九宫八风”和“太一下行九宫”等多种形式,涉及占卜、术数、算命、医学、经纬及建筑等多个领域。郑玄的注解指出:“太一”是北斗星的神明名称,位于其所在之地称为太一,它常在八卦和日辰之间运行,被称为天一或太一,出入游荡,停留在紫宫的内外,因此其星辰也以此命名,《星经》中提到的天一和太一便是由此而来。


  主气之神,似乎仍在等待,四方有正,四维之中有八卦之神所居,因此称之为宫。天子在天之下出巡,巡视方岳的事务,每次完成后会返回。太极在八卦的宫中运转,每四个方位都会回归到中央的位置。中间的位置是北辰的居所,因此称之为九宫。九宫的道路通天彻地,变化无穷,生命的道理和天人之道都包含其中。如果能够领悟奇门九宫的神韵,就能理解奇门的奥妙,实际上这些奇妙与九宫的正统是息息相关的;而奇门的神秘,也藏于九宫的常态之中。


  遁甲的隐秘与显现、奇仪的进退、星神的出没、八门的开合,都是依据九宫来确定的。古时大禹治水时,运用九宫来观测星斗,推衍出九畴的规律,正是因为这样,才能有效治理洪水。三皇五帝的治世,也都是基于九宫的法则,这就是奇门九宫的巨大作用。在筹划战局、谋取胜利时,所有战斗皆离不开九宫的对弈,千军万马必须进入九宫的战场,才能够畅享胜利的喜悦。想要掌握奇门和遁甲,难道能不从九宫的理论根基出发吗?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.jpg

0003.jpg

微信图片_201912111045151.jpg





收起

取消
  • 首頁
  • 游学
  • 咨询
  • 道场
  • 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