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如何告阴状(实用)古人如何告诫嘴贱的人
人做何事都有天地知晓,虽然你看不到那些隐态的衙门众生,但也一样在它们的监管之下,所以,千万不要做出缺德的或不负责任的事情,否则必受天谴! 一般城隍是一个城市的阴间统领,而土地,则在城隍的管辖之下!假如你有什么不平的冤屈之事实在忍不了,也可以上书阴间城隍、阎王爷或者东岳大帝,也许事情就有了如意的结果!
清代袁枚,著有《新齐谐》一书,书中有《裘秀才》一文,颇有现实教育意义。现译述如下:
江西南昌的一个地方,有一个姓裘的秀才。夏日炎热,他到土地庙里乘凉。见庙里寂静无人,就把衣服脱得精光,渐渐地入睡了。醒来后,回到家中,便大病了一场。
裘秀才的妻子,认为丈夫的病是裸睡土地庙,侮辱了土地神所致,便买了贡品、香纸,前往庙中供奉,谢罪。裘秀才的病,立刻就好了。裘秀才平时为人独断专横,听妻子这么一讲,不仅不感谢妻子为自己向神谢罪除疾,反而骂妻子多事。
他愤然写了一篇文章,状告土地神诈骗贡品,致人以病。并把这篇文章,拿到城隍庙里烧化,向城隍神告发土地神。过了十天,寂然无声。裘秀才觉得毫无反响,这是城隍神不理会他,他更加生气,于是又写了第二篇文章,指责城隍神不负责任,纵容下级官员贪赃枉法,又把这篇文章拿到城隍庙里烧化了。
当天夜晚,裘秀才做了一个梦,梦见城隍庙的墙上,贴了他写的第二篇文章,城隍神在他的文章后面,批示道:「社公诈人贡品,有玷官箴,革职查办。裘某不敬神明,多事好讼,发新建县责打三十板。」
裘秀才醒了以后,心中疑惑,以为自己是南昌县人,纵然受责罚,也不会到新建县去挨板子。这个梦,未必灵验。
可过了两三天,忽然下雨,雷声隆隆,一个炸雷,真把那个土地庙炸毁了。裘秀才这时心里害怕起来,下决心不远行,坚决不到新建县去,以免挨板子。
有一天,江西巡抚的阿公,到庙里进香。被仇人打伤了额头。于是,众官齐集,严查凶手。裘秀才听说了这事儿,十分好奇,急往庙里去看热闹。
新建县令见到他,喝问:「你是何人?」裘秀才一时慌张,变得结结巴巴,讲不出一个字来。新建县令更加生气,立即下令:「当街责打三十板!」打完后,逐走了事。而裘秀才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这一顿责罚。
人世上的一些天灾人祸,意在警醒世人,告诫世人要弃恶从善。天上的众神,在关注着人世间的一切。善恶有报,从古到今,都确凿无误。人们应该自警自律,自谦自处。
关于古人如何告诫嘴贱的人,综合历史典故和古训,可归纳为以下要点:
一、说话要谨慎
"谨言慎行,言多必失"
古人强调说话前要三思,避免因言语冒犯他人。如《论语》中孔子所言,言语不当易招致是非。
"比他更贱"的反击智慧
有古训建议,面对嘴贱者可用反制策略,即以更谦逊的态度回应,避免正面冲突。
二、处世哲学
"久住令人贱,频来亲也疏"
通过观察人际互动规律,提醒人们频繁示好反而会让人产生厌倦感,建议保持适度距离。
"救急不救穷,帮笨不帮懒"
强调施助需结合实际,对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事务给予支持,避免空谈。
三、自我修养
"守嘴不惹祸,守心不出错"
保持沉默可避免许多麻烦,而内心坚守原则才能避免行为失当。
"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"
倡导通过学习提升认知,避免因无知而发表不当言论。
四、处世智慧
"人敬我,我不敬人"
当遭遇冒犯时,以平等或更高的标准要求对方,而非以牙还牙。
"眼斜必孤"的识人观
通过观察非语言行为(如斜视),判断他人是否心术不正,避免与品行不端者深交。
五、经典案例
李白群嘲 :李白以《嘲鲁儒》诗讽刺空谈者,展现其以自信和才华化解尴尬的处世态度。
唐太宗与魏征 :唐太宗因魏征直言进谏而怒,后意识到需理性对待批评,体现古代帝王亦需自我反省。
总结 :古人的告诫多从谨慎言行、保持距离、提升修养和理性处世四个维度展开,既强调个人自律,也蕴含智慧的处世哲学。对于现代人而言,这些教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