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创立于哪一年
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道教作为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,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。关于道教的创立时间,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。
一、道教创立的背景
道教的创立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。早在先秦时期,道家思想就已经萌芽,老子所著的《道德经》提出了“道”这一核心概念,认为“道”是宇宙万物的本原,主张顺应自然、无为而治等思想。这些思想为道教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。同时,战国时期兴起的方仙道也是道教的前身之一,方仙道追求长生不老之术,通过服食丹药、修炼行气等方法试图达到神仙境界,这种追求神仙的思想和实践逐渐融入到道教的体系之中。
此外,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神灵的崇拜,如对天地、山川、日月星辰等的崇拜,也构成了道教信仰的原始基础。这些原始宗教信仰、民间巫术以及先秦诸子中的道家思想相互融合,为道教的创立提供了丰富的土壤。
二、道教创立的具体时间
关于道教创立的具体时间,学界普遍认为是在东汉末年。具体来说,道教正式建立教团组织,是以张道陵天师在东汉顺帝年间(126-144年)创立正一盟威道为标志。张道陵,字辅汉,自号“天师”,丰县阿房村人,为汉代留侯张良九世孙。他在蜀地鹤鸣山正式创立了道教前身——五斗米道,亦称“天师道”,简称“正一道”。
当时,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,大规模的淫祀活动危害民众。张道陵天师在巴蜀之地设二十四治,分命仙曹,广收门徒,以道为核心,讲究道法自然,尊道贵德,厚德载物。他尊太上老君为道祖,奉《道德经》为经典,创立了具有严密思想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教团。这一事件被视为道教正式形成的标志,道教也因此成为中国本土宗教之一。
三、道教创立后的发展
(一)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
道教创立后,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。在东汉末年,除了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外,还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。太平道以《太平经》为主要经典,奉“中黄太乙”为主神,张角自称“大贤良师”,主张周穷救济。然而,由于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失败,太平道从此销声匿迹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道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。这一时期,道教被许多统治者接受,大批高级士族人士加入道教,出现了一些天师道世家。同时,道教内部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道派和杰出的人物,如上清派、灵宝派的出现和葛洪、陆修静、寇谦之、陶弘景等人的贡献。他们通过整理道教经典、完善道教组织制度、制定神仙谱系等方式,推动了道教思想的深化和教义的完善。
(二)隋唐时期
隋唐时期,道教得到了统治者的推崇和扶持,进入了鼎盛时期。唐皇室与老子攀亲,自称李耳之后裔,政治上给予道教大力扶持。这一时期,道教不仅信徒众多、宫观广布,而且在教理教义、修行方法、科仪制度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进步。同时,道教与佛教、儒家思想相互融合,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局面。
(三)宋元明清时期
宋元明清时期,道教逐渐分化为许多派别,主要有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教派。全真派力倡儒释道三教合一,主张“性命双修”,追求“真身飞升”,并有着较为严密的组织制度。正一派则以符箓斋醮为主要宗教活动,保留了较多传统道教的色彩。这一时期,道教虽然在社会政治上的影响力有所下降,但在民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。
四、道教的影响与传承
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之一,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首先,道教哲学思想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宝库。“道”的概念影响了中国人对宇宙、自然和人生的思考。道教的辩证法思想,如阴阳学说,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,并且在中医理论、武术理论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。
其次,道教文学艺术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。从古代的神话小说《搜神记》到明清时期的长篇小说《封神演义》《西游记》等,都蕴含着道教的思想和元素。在艺术方面,道教的绘画、雕塑、音乐等也别具特色。道教绘画常常描绘神仙、仙境等内容,道教雕塑在道观中随处可见,其造型精美,富有宗教神秘色彩;道教音乐在斋醮仪式中演奏,具有独特的风格。
此外,道教还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在社会政治方面,道教曾作为农民起义的思想武器,如黄巾起义等;在经济方面,道教的炼丹术、医药学等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;在文化方面,道教的神仙信仰、养生思想等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在传承方面,道教历经千年而不衰,得益于其独特的教义、教规和修行方法。道教强调“道法自然”,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去行事;同时,道教还注重个人的修行和悟道,通过修炼内丹、外丹、服气、辟谷等方法来追求长生不老、羽化成仙的境界。这些教义和方法吸引了无数信徒的追随和传承。
五、结语
综上所述,道教创立于东汉末年(126-144年),由张道陵天师在蜀地鹤鸣山正式创立。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之一,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,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在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,道教逐渐分化为许多派别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义、教规和修行方法。今天,道教不仅在中国继续发展,而且在亚洲、欧洲、美洲、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流传,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和民族的桥梁和纽带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